听新闻
放大镜
悲剧英雄
2019-09-16 15:17:00  来源:江苏检察网

  《改选》塑造的主人公郝魁山是一个脚踏实地的“老好子”,文中从三件事体现老郝一心为民、任劳任怨的英雄形象:一是面对工会干部对老吴的死不闻不问,他看板子、选地皮、出殡;二是看到老职工在雨中窘迫,他和房科科长磨嘴皮子,淋雨等着厂长解决问题;三是为方便工人吃早餐,他主张豆浆磨坊。老郝虽然文化不高,讲不来革命的大道理,但他孜孜不倦,不计较个人得失,工作用心,尽力维护普通职工的利益。这为他赢来了工人的心。在好多工人心里,“老郝就是工会,工会就是老郝”。

  对民众的苦难看在眼里,并干实事去解决的老郝却卷入政治运动中:开会中他念错稿子,被定为犯“政治上的原则错误”,由工会主席降为工会副主席;为职工开小磨坊,“反对工会经济主义倾向”的风一刮,又犯了“经济主义”,被贬为劳保委员;按照“组织决定”修建休养所,因为地处偏僻而引起众人抱怨,以至于他成为了“把好事办坏的‘样板’”,于是“组织”又顺理成章地将他一降再降,沦为工会的一个挂名委员。

  在崇尚浮夸的政治时代,老郝显得不合时宜,在改选中甚至没有进入提名的名单,但他受到工人们的爱戴,以几近全票的票数,被工人们自发的选为工会主席,群众的意愿颠覆了官场的游戏规则。然而悲剧的是,老郝死了,他死在改选会场靠近门的角落。他死去的时候,“两眼木呆呆地瞪着,发僵的嘴角再流着口诞”,似乎在控诉他所遭遇的不公正待遇。

  老郝是一个老好人,可是他缺少与官僚干部斗争的觉悟。他对“提起笔来,正在动脑筋做文章的人”永远怀着敬畏的心情,这表明他对上级领导的决策从不怀疑,他身上有着传统劳动人民的自卑与软弱。他就是一只沉默的羔羊,面对别人强加在他身上的过错甚至于罪名,没有反击的意识和力量,“领导”让他上就上,让他下就下。他虽然可以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去拼搏,大公无私的服务人民,可是当他自身难保的时候,又如何去服务他人?

  这样一个抱着“什么工作也是党让我做的,怎么可以挑肥拣瘦”的实诚人却受到了最大的伤害和打击,“这是为什么”?小说的结局老郝死了,富有悲剧性和启发性。老郝的当选和死去,是对当时政治生活中越来越具有操纵能力的权力意志的嘲讽和无奈。尤其在结尾处,文中这样写道:“按照工会法的规定,改选是在超过人数三分之二的会员中举行的。这次选举是有效的。新的工会委员会就要工作了。”整个体制没有因为一两个人的遭遇而改变,它依旧依照原来的轨迹前进。小说的悲剧性在这达到了高潮。

  “百家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得到了文艺界的积极响应。文学创作领域出现了敢于突破禁区、大胆深入探索的松动局面,不仅出现了对人性、心理世界的探索,甚至出现了一批“干预生活”、勇于直面现实生活的矛盾和冲突,揭露社会主义内部矛盾的创作。李国文的《改选》和宗璞的《红豆》都是这期间的作品批判人性中的劣根,揭露了当时革命中的不合理处。不同的是《改选》没有同《红豆》一样有一个“光明的尾巴”。《红豆》结尾为了说明江玫选择革命“果然没有后悔”,作者特别安排“史书记,老马,郑先生,王同志,还有小耗子”带着“一阵笑语声”来看她,而她则是“流过泪的眼睛早已充满了笑意”,这是作者在方针出来后彷徨后的主观态度。而《改选》的结局中老郝死的委屈,整个体制却没有因此改变,这更反映出作者的反思力度。

  编辑:张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