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最美开检人”,
他们是在各自岗位上兢兢业业的代表。
事迹不一,却十分动人。
小中见着平凡,平凡中透出光辉。
每个人都是散落在天空中的星星,
汇聚到一起,就可以组成闪闪的银河。
今天,我们分享“最美开检人”张晨的故事。
她的关键词:钻研、团结、成长
她,一二季度,成功结题最高检课题《检察官惩戒制度研究》,成功申报省院课题《检察长列席审委会制度研究》;编报典型案例8篇,1篇被省院采纳;1篇论文发表于核心、知名期刊;组织召开检委会23次,审议事项16项,案件8件。
她的感悟
开拓思路、攻坚克难
院党组让我谈谈我的工作,我首先想到的不是我曾取得的工作成绩,而是我在工作中曾经遇到的挫折和困难。工作不是一帆风顺的,尤其是在争先创优的道路上,“路途中难免有困惑、疑虑、挫折,更会有荆棘、樊篱和心墙”……很多时候,你能否更进一步不取决于你在顺境和正常工作状态下的表现,而取决于你能否跨越这些障碍、克服这些困难。犹记得去年申报高检院课题的经历,去年是我院首次申报高检院课题,若申报成功则意味着获得国家级课题批准立项,其难度可想而知。在一番努力后,2018年7月2日,最高检发布了2018年度检察理论研究课题立项公告,我院申报的课题《检察官惩戒制度研究》获得批准立项,这是我院首次成功申报国家级课题,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说到这,我想同大家分享的第一点就是,在工作中遇到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和困难时千万不要放弃。以我最近在一本书中看到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只要放弃一次,就会滋生放弃的习性,原本可以解决的问题也会变得无法解决。”
构思论文小TIPS
在这里我还想给大家介绍一下构思论文的技巧,詹姆斯韦伯扬在《创意的生成》一书中,提出了产生创意的五个思维步骤,我认为可以援引到论文写作甚至工作创新中:第一是尽可能地搜集原始资料;第二是重复“咀嚼”原始资料,构思初始创意;第三是中止有意识的思考,启动潜意识思考;第四是随时准备迎接“灵光乍现”时刻的来临;第五是加以改造、完善,使之切实可用。
精益求精、一路成长
我同大家分享的第二点是,要在失败中不断学习和成长。虽然我院研究室工作进入了全市先进行列,但案例编报却是我们的弱项,鲜有案例被省院、高检院采纳。为此,我对标找差,认真学习被省院、高检院采纳的案例,分析研究我们存在的不足,采取各种措施提升我们的案例编报水平。制定《典型案例汇编》,开设案例编报小课堂,将案例采用纳入《检察调研工作考评方案》,积极与业务部门沟通案例的选题和编写。尽管一次又一次地在上级院发布的典型案例中没有找寻到“经开区”的字眼,但是,努力付出总有回报,在省院刚刚发布的一季度典型案例中,我院编报的一则民行案例成功入选。失败也许不是成功之母,但它却是成功的邻居。成功的附近住满了名叫失败的邻居,你每次想去拜访成功,敲开的却总是失败的大门,但只要你在失败的经历中不断地摸索、和成长,总有一天,你会得偿所愿,敲开成功的大门。
勤学好问、同舟共济
我想同大家分享的第三点是,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我们工作中遇到的很多障碍和困难,不是我们凭一己之力就能解决的,此时我们要学会寻求他人的指导和帮助。张军检察长在谈到检察理论研究时说,要借助“外脑”,形成研究合力。今年结题的高检院课题,正是因为邀请到了高校教授主持课题,为我们提供了学术指导和理论支持,方保证了课题的成功申报和结题。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我们在自己努力的同时,还要去寻求领导的指导、同事的帮助、其他部门的配合以及上级机关的支持。划桨的人多了,小船方能抵御大海的风浪,顺利抵达彼岸。
同事眼中的她
袁菊:在一篇篇发表的文章里,在一个个全国性的调研课题里,可以看到张晨关于中国检察的各种思想的淋漓尽致的表达。她紧跟中国刑事法学发展前沿,与中国刑法学者共同前进,却从不吝啬她的调研经验,她是愿意带动全院人员共同提高调研能力的人。所以才取得了市里的先进。“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她字斟句酌的工匠精神,对调研的饱满热忱,乐于分享的境界,使她成为一个值得从心底去敬佩和学习的人。
马荣:“做研究,就要甘于寂寞,‘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张晨之所以能够在检察调研方面取得累累硕果, 就在于她沉下心来干工作、心无旁骛钻业务。这种专注的劲头和钻研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作为开检的一员,我们走的每一步都与开检的现在和未来息息相关,我们不应只关注于自身,而应当将自己的工作置于开检发展的大局之下,以有利于检察工作、有利于开检发展的大局观看待工作、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障碍和问题,以我们自己的一点点进步和贡献点亮开检的现在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