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民事纠纷与刑事犯罪界限须严格把握
2018-08-08 17:04:00  来源:法制日报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也公开表示“依法平等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从赵守帅案被最高检公布为涉产权刑事申诉典型案例,释放出依法保护产权的强烈讯号。

  让赵守帅入狱的罪名是合同诈骗罪。该罪名是1997年刑法修订时加入的,体现了刑法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保护。刑法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合同诈骗罪。在此之前,最高人民法院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有关司法解释中已经开始关注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的犯罪行为,如1985年《关于当前办理经济犯罪案件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答》以及1996年《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依据这些司法解释的规定,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的行为,应按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

  合同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国家法律应在不同的层次上设置规则,确保诚实守信的当事人能够有效地实现合同目的,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利用合同实施欺诈的行为,严重损害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同时也严重损害了当事人财产权。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合同欺诈都构成刑法上的合同诈骗罪。从我国刑法的规定可以清楚地看出,合同诈骗罪应具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数额较大等要件。尽管法律从文本上对于合同引发的民事纠纷与刑事犯罪作了区别,但在现实中,这些区别仍存在难以把握的情况。

  合同的本质是财产关系,受害人注重的也是财产利益的实现。侦查机关在合同诈骗案件中采取强制措施时,应当谨慎报捕,可适用取保候审,应以获取财产线索为主,尽量避免采取封门、停业等严重影响涉案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措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应当坚定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以利于要素配置过程中市场杠杆作用的发挥。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的刑事法律规则,不能仅仅强调秩序价值,更要强调公平公正和产权保护。这样,赵守帅案的判决才有真正的意义。

  中国政法大学司法改革研究中心研究员   高瑛玮

  编辑:张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