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模式改革新探索
2018-08-01 16:32:00  来源:法制日报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由于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及法治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已成为我国高等法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高端应用型法律人才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我国传统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无论是课程的设置还是教学法的采用,都以侧重传授法学知识为目的,与学术型研究人才的培养模式相差无几,较少考虑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法学实践性教学发展相对滞后,职业需求导向不突出,这就使得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较为普遍的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现象。正是如此,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模式改革,成为近年来高校法学院和法学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高等法学教育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法治发展战略和满足社会的需求?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模式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如何培养出具有现代法治理念和较强实践能力的研究生?这是当下高校法学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此,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刑法研究所教学团队精准定位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积极适应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以及法治发展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结构转变的需要,充分利用师范类著名学府特有的教学优势,深入推进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模式改革,构建了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相结合为途径的“122”“五结合”教学新模式。

  这一教学新模式的改革目标,旨在培养适应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服务于国家法治发展战略需要,具有扎实的法律专业知识,良好的法律职业能力和道德操守,能够独立从事法律实务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所谓“122”,是指一位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任课教师与学生指导教师两位老师,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两经历。其中,任课教师主要负责研究生必修和选修专业实务课程的讲授、课程讨论活动的组织、实习实践锻炼等工作;指导教师主要负责研究生科研技能训练、论文审改、学位论文指导等工作;理论学习重在对所修课程主要知识点、基本原理等的系统学习;实践锻炼重在接触真实当事人、分析真实案例以及协助参与诉讼实务活动。所谓“五结合”,即教学内容与司法考试要求相结合、教师课堂讲授与学生研讨互动相结合、专业知识传授与法律思维训练相结合、课堂内学习与课堂外实践相结合、专任教师讲授与校外兼职导师指导相结合。实践证明,这一改革探索是卓有成效的,在研究生教育教学理念方面有较大创新突破,尤其是问题意识突出,直指传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中的“封闭”和“脱节”等痼疾,从教学机制、教学方法改革等多方面上入手,“引逼”着学生从“象牙塔”走进法治实践和社会发展的“主战场”,有助于解决当下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普遍性的实践能力不强等突出问题。

  第一,搭建课堂对接法律实务部门的交融平台。该教学团队依托北师大刑事法学科雄厚的学术力量,充分利用校内外学术资源,加强课堂教学与法律实务部门的合作交流,采取观摩庭审、短期实习、研讨交流、案例训练、邀请授课、模拟法庭、协助完成辅助性工作等形式,让学生接触真实当事人和真实案例,参与疑难问题讨论,协助起草案件审查报告等相关文书,“零距离”熟悉法律实务的业务流程和司法人员办理案件的基本思路和技巧,从而使法学理论、法律规定变成活的理论和活的法律,加深研究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其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其法律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第二,法学专业知识传授与法律思维训练双管齐下。该教学团队运用研讨式、案例式、研究式、诊所式等多元化教学法,将法理与案例、法律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突出教学的实践性、生活性和开放性,努力把情境化、时代化、生活化、社会化的因素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现场感,训练学生寻找生活中“活”的法律、在解决具体案例中学会寻找法律、分析案情、运用法理和解决问题,真正实现法律专业知识传授与法律思维锻练并重。另外,任课教师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两翼,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交流,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根据学生的反馈改进相应课程的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第三,健全教学质量控制体系,尤其是创新考核和评价体系,保障研究生教学质量。该教学团队从专业知识结构与水平、教学科研能力、职业技能与法律思维等三个方面,设计研究生教学质量综合考核与评价的指标体系,尤其是把学生的实习实践锻炼过程及实践能力发展水平纳入考核体系,经该教学团队所在的学院党政联席会议确认通过。另外,该教学团队对标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要求对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模式进行顶层设计,探索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方式等征求研究生意见的制度,搭建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和反馈制度,充分保障研究生教学质量。

  第四,搭建学生成果审改、发表的常态化渠道,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根据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实际,教学团队依托通过学院以及相关研究会主办的《刑事法判解研究》《刑法论丛》等重要学术刊物以及境外学术合作单位主办的外文期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思考和解决法律实务中的难点、热点问题,积极撰写实务论文,形成常态化的奖励和督促机制,对有观点、有分析、有见地的学生论文,教学团队安排或者推荐发表,从而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与此同时,任课教师在总结授课内容以及讨论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全面搜集资料并认真分析研究,进而形成系统化、学术化的成果并公开出版,这样较好地达到了教学相长、师生共进的良好效果。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站在新的时代起点上,随着“122”“五结合”新教学模式在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实践中的深度运用及成效显现,我们相信,其将为探索改革我国现有的法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模式,为培养合格的法治人才作出积极的贡献。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刑科院中国刑法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

  编辑:张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