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15元助学金
2019-07-26 09:57:00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又是一年高考季,我不禁又回想起当年的自己,特别是那难忘的15元助学金。

  1982年8月,我考上大学。走进校园后,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新鲜和好奇。没过几天,学校给我发了15元助学金,就更让我惊喜不已。

  我们学校助学金的发放,是先确定一条家庭人均收入的基线,低于这条线的每人每月30元,超过标准的15元。这有点普惠制的性质,人人有份,只是多少而已。我们班三分之二的同学拿30元,其余的都拿15元。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大家拿到第一个月的助学金时都异常兴奋,尤其是拿30元的更是激动万分。

  按当年的物价水准,上大学每月30元生活费就基本够用了,紧一紧25元也能过得去。我家条件相对较好,爸妈每月给我30元,加上15元助学金,手头还是很宽裕的。

  入学后,我和另外三位同学住在一个宿舍。室友吴敏是拿30元助学金的,他衣着非常朴素,用钱格外节俭。印象中,他除了打最便宜的饭菜,花最低生活需求的开销外,几乎不用什么钱。他家里也从不寄钱来,只是偶尔看到过一次,他收到一张5元钱的汇款单。而他每月都要给家里寄回10元钱,这是他从30元助学金中挤出来的,自己只留下了20元生活费。

  后来,我了解到吴敏来自农村,家里很穷,父亲前些年去世,母亲体弱多病,他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除了种田和养鸡养鸭等少许副业外,他家没有别的收入。汇来的5元钱,还是他弟弟摸鱼捉虾换来的,家里人硬是一分钱也舍不得用,给他寄了过来。

  吴敏学习极其勤奋,成绩一直在班上前五名。他知道,他上大学委实不易,只有拼命把书读好,才能对得起家人和自己。

  第一个寒假回家。我向父母汇报了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特别是详细讲述了学校发放助学金、自己每月拿15元的事,还把吴敏的情况一一告诉了爸妈。

  听着听着,父母沉下了脸,表情变得异常严峻。

  稍过片刻,父亲郑重地对我说道:“我们家虽说不上富裕,但比那些困难学生特别是吴敏家要好多了。助学金应该都用在他们身上,你每月的15元以后就别再拿了。”

  接着又说,“做人嘛,不该拿的,一分都不能拿;可以得的,也还要谦让些。”

  母亲还对我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状况提出了批评,要求我“学习要同好的比,生活要同差的比。”

  父母的一席话,让我羞愧难当又敬佩不已。

  返校后,我主动向班主任报告了爸妈提出的要求,并亲笔写了个人声明,从大一下学期起,不再领取15元助学金了。

  令我万万没想到的是,寒假后,我们班拿15元助学金的同学,大多都在父母的要求下,放弃了领取。我们让出的这笔钱,后来都用在了困难同学身上。事后,我深切地感受到,放弃15元助学金,绝不是我父母两个人的觉悟,而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品德。

  (王毅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纪委监委驻市人社局纪检监察组)

  编辑:张露露  

上下篇导读

 · 故乡的河
 · 守好初心
 · 在感动中抒写美好
 · 考场静悄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