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救助温暖救人英雄
2018-04-25 19:04:00  来源:正义网

  争取到司法救助金,他悬着三年的心才放下 2015年7月,残疾农民刘国明在妻子的陪伴下,来到河北省黄骅市检察院民行科。一进门,说起申诉案件,两口子声泪俱下,泣不成声。郑炳强热情接待了素不相识的刘国明夫妇,又是沏茶倒水,又是耐心安抚,最后立下了保证:你们家的事就是我们的事,一定为你们讨回公道! 送走了刘国明夫妇,郑炳强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是啊,活蹦乱跳的孩子说没就没了,为什么当事方就没有一点儿担当呢?  

    原来,早在三年前的6月份,刘国明10岁的二儿子在坑塘洗澡,不幸溺水身亡。于是,刘国明状告村委会。2012年11月黄骅法院以“对坑塘未设置警示标志及安全防护措施,没有合理预见”为由,判令村委会赔偿45570.75元。判决书下达三年了,村委会以没有经济收入为由,始终没有赔付。孩子的健康权、生命权没有了,家长身心疲惫到极点,怎么村委会一班人就没有怜悯之心呢? 共产党员郑炳强是黄骅2.28冰河救人英雄,是“中国好人”。人民检察院是干什么的?不就是时刻想着人民、时刻念着人民,事事为人民排忧解难的吗!于是,郑炳强马上向民行科长汇报案情,拉开了关注弱势群众、争取合法权益的帷幕。  

    黄骅市检察院党组也十分重视这个案子,专门召开检委会,研究商量补救措施,最后决定向黄骅法院发出再审检察建议,督促法院再次审理此案。再审如期举行,有关证人不愿出庭作证,法院缺席判决维持原判。于是,该院民行科督促法院强制执行。可一查村委会的账目,仍然是分文没有。郑炳强看在眼里,急在心上。2016年初冬,郑炳强驾车带着刘国明夫妇去沧州法院取证,返回途中,雨雪相加,路面湿滑车子不敢跑,回到黄骅时已是下午一点多钟。于是,郑炳强把刘国明夫妇带到一家小吃部吃了一顿便饭。当刘国明去结账时,小吃部老板说:那个检察官早就埋单了。刘国明拉着郑炳强的手,一个劲地哆嗦:你出车给俺们家办事,还掏钱请俺们吃饭,这种事只有你们检察官才能干得出来啊。  

    再审也审了,村委会还是没有赔偿能力。怎么办?每每想起刘国明夫妇期盼而又无助的眼神,郑炳强心里就不是滋味。此路不通,总不能让普通百姓对我们检察院、对我们检察官失望吧!于是,郑炳强苦思冥想,一闲下来就和科长及科室人员研究案情,寻求解决的途径。2017年下半年,无意中郑炳强看到《检察日报》上登载了一篇有关司法救助的小文章。他眼前一亮,脑洞大开,马上向科长说明了自己的想法。科长当即同意,责成郑炳强全权负责。法院的同志们也十分同情刘国明的遭遇,马上启动司法救助程序。今年2月18日,郑炳强悬着三年的心放下了,刘国明夫妇也有了失子后笑容,司法救助金43570元终于拿到手了。民事司法救助,这是黄骅检察史上的第一次。一个是残疾农民,一个是救人英雄;一方是失去亲人的父母亲,一方是心系百姓的检察官。手牵在了一起,因为人民检察和人民的心总是连在一起的。(作者单位:河北省黄骅市检察院) 

  编辑:张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