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十年的初梦 炼成公诉“女神”
2018-02-07 10:28:00  来源:江苏检察网

    2017年2月,代表全国20余万名检察官、3万余名公诉人的“王牌对王牌”——全国优秀公诉人业务竞赛在北京拉开帷幕。作为10名“全国公诉标兵”获得者,拿着沉甸甸的证书,我感慨万千。回想从初识优公赛,再到梦圆北京,我用了十年时间实现心中的梦想。十年间,有过挫折,有过彷徨,有过失落,但我追求梦想的脚步从未停歇。

  我和优公赛的缘分或者说我的优公之梦开始于2007年。那时我刚刚进入检察院,院里组织观看第三届全国十佳公诉人业务竞赛录像,看到来自全国的公诉精英,在公诉领域最顶级的赛事中,展现出的深厚理论功底和精湛辩论技巧,我心潮澎湃,那时听到心中有个声音在对我说,希望有一天你也能够站上那个舞台,展现出最好的自己。

  在别人看来,这个梦想对于当时只是一名基层院公诉科内勤的我,仅仅就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但我认为,无论梦想多么遥远,只要你不停下追逐梦想的脚步,梦想就会一步一步向你靠近。

  从事内勤工作时,我利用录入文书的机会,学习科里资深公诉人的法律文书,学习审查报告的分析论证和起诉书的撰写方式,一有机会就去旁听庭审。被任命为助理检察员后,我积极参与各类疑难复杂案件的办理,经过一系列案件的锤炼,我终于具备了参加优秀公诉人竞赛的资格。2012年,我参加了全市优秀公诉人业务竞赛,获得“十佳公诉人”和“最佳辩手”两项荣誉。2013年,我参加全省优秀公诉人业务竞赛,荣获“全省十佳公诉人”称号,并入选集训队,备战第五届全国优秀公诉人业务竞赛。

  距离心中的梦想越来越近了!市级比赛和省级比赛为我积累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战经验,对于全国比赛我满怀期待。但是,由于任职年限未满五年,我最终没能走上全国赛场。当时自己已经33岁,这一次告别,可能再也无缘优公赛。略有失望之余,我更是觉得:赛场上的优秀公诉人是我的梦想,而实践中的优秀公诉人更是我应当奋斗的目标。

  带着集训期间积累的业务知识,我再次投入到工作中,先后承办了省市院交办的多个专案,如全国关注的聂磊涉黑集团犯罪案件、全省首例老鼠仓案等。通过办案进一步提升和磨炼业务能力,与此同时积极参加各类业务评选:2014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被评为“全市检察业务尖子”;2015年被评为“全省检察业务专家”;2016年入选全省检察系统先进事迹报告团,在全省巡回宣讲,并被山东卫视《齐鲁先锋》栏目采访报道。

  何炅曾说:“坚持好当下,梦想就会如约而至。”2016年7月,省院通知我再次进入集训队,备战第六届全国优秀公诉人业务竞赛。

  省院为我们配备了强大的教练组。公诉一处副处长郭琳担任总教头,他曾经带领山东选手多次参加全国竞赛,具有丰富的集训指导经验;扈小刚教练是第四届全国优秀公诉人,负责业务笔试和答辩的培训;赵素祯教练是第五届全国优秀公诉人,负责辩论的培训。除了教练组,省院还从全省选拔了十三名优秀公诉人作为陪练选手,这样既能够增加培训的受众群体,又可以为下一届优公赛培养种子选手。

  集训历经四期。前两期集训内容主要针对业务笔试,扈小刚教练为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通过学员授课、案例研讨的方式,将刑法理论、刑法条文、司法解释及理解适用、刑事审判参考等从头到尾梳理一遍。由所有队员分工配合,将全部的司法解释及理解适用分门别类整理成电子版,便于考试或办案时查阅。每周进行一次十个小时的模拟笔试(严格按照高检院比赛模式,全程不休息,午饭就啃免费提供的包子)。每天八点正式上课,晚上十点还有队员在教室学习,高强度的学习和考试节奏,让所有队员感到压力山大,但也为我们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笔试经验。

  后两期集训的侧重答辩和辩论的训练。扈小刚教练用20天时间专门进行答辩训练,每天模拟一到两场,现场抽题,现场答辩。由于前两期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再经过教练讲解答辩技巧、指出存在问题,答辩效果得到了教练组的认可。辩论是我们三人的“短板”,我们三个都没有经过正规的辩论培训或比赛,全部的辩论经验就来自于对全国公诉人电视论辩赛的观摩。赵素祯教练为我们讲解辩论技巧的同时,通过即时演讲、模拟辩论等方式进行实战训练,后期我们三人都能够做到20分钟脱稿陈词、压铃结束,自由辩论也能有意识地进行辩点转换、做到攻防有序。集训后期,郭琳教练专门就我们汇总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并讲解了新出台的司法解释的立法背景和法条理解。省院公诉处专门抽调业务骨干和法学专家组成评委团,为我们三人进行模拟答辩和模拟辩论的训练。

  在集训队的半年时间,既是个人成长提高的一次难得机遇,更成为我人生中一段永远难忘的日子。

  难忘,是因为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睿智儒雅的守鹏;勤奋向上的“理工男”家鹏;长于辩论的“小公举”宋林;通过一场“摔纸辩论”走进我们视野的才女张晴;有着共同跑马爱好的大长腿王玲和宋伟;美貌和实力并存的梦雅;泪点超低每次分别都哭鼻子的刘露……(篇幅所限,原谅我不能一一展示这些可爱的队友)。集训是短暂的,但集训期间结下的友谊将伴随我们终身。

  难忘,是因为一起经历过如战友般亲密的日子:还记得我们初进袁洪峪时对环境和伙食各种挑剔,离开时却一个个泪眼婆娑;还记得济南那场暴雨,把我们困在了偏僻的南部山区,断水断电,靠用脸盆接泉水和吃方便面度日;还记得学习疲惫之余,我们一起玩“天黑请闭眼”杀人游戏;还记得我们被拉出去演练回来的那个盛夏的夜晚,漫天的繁星触手可及,那是我看到过最美的夜空……

  难忘,是因为长期备战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艰难,这种艰难来自于代表山东征战全国赛场的心理压力,来自于独在异乡思念家人的孤独之绪,来自于应对高难度业务竞赛时身体产生的种种不适。尤其是集训后期,队里的情绪和状态低落到了极点。陪练张晴的日志清晰地记录了那段时间队里的焦灼状态:身为队长的我由于压力过大而大哭,一向内敛的守鹏也背着我们偷偷掉泪,稳重自信的家鹏也是夜夜难眠。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靠着教练的耐心疏导和队友们的支持鼓励,我们携手走过了那段低沉的日子,用饱满的精神面貌迎接即将到来的第六届优公赛。出征前,省院正厅级检察员王环海、副检察长鲍峰和公诉一处处长贾富彬等领导鼓励我们三名选手放松心态、发挥出山东公诉的水平,队友张晴代表集训队写了一首诗给我们送行:

  齐鲁泱泱,华夏煌煌

  地起泰蒙,磅礴东方

  师从孔孟,桃李芬芳

  双鹏护晓,乘风破浪

  2017年2月19日,新年后的第二个周末,第六届全国优秀公诉人业务竞赛在北京拉开帷幕,从全国三万多名公诉人中层层选拔出来的101名公诉精英即将决战紫禁。

  全新的赛制更加残酷:9个小时的业务笔试,淘汰40余名公诉人;第二轮业务答辩和辩论赛,再淘汰40名公诉人;进入决赛的20名公诉人通过央视演播大厅的辩论赛,评出前10名作为全国公诉标兵。任何一个环节,稍有闪失,都将被淘汰出局。持续一周的比赛,考验的不仅仅是智慧,更是意志与体能。一名选手的微信真实地记录了比赛的艰辛:这一周,每个夜晚,服用安眠药却依然无法入眠;每个白天,靠一罐罐红牛,撑下一场场比赛。这种状态几乎是所有选手的真实写照。

  彼时的北京仍是寒冬,沙河的暖阳、湛蓝的天空和一场不期而至的大雪,成为每个选手记忆中挥之不去的美好画面。然而,更让人难以忘记的是业务笔试九小时食不下咽的感觉、答辩中面对三位评委老师追问时的词不达意、初次登上央视舞台与全国公诉精英唇枪舌剑的忐忑心情。

  比赛中最巧合的是,我在决赛抽到的辩论对手竟然是山东队的另一名队友袁家鹏。记得我们在出征前,曾开玩笑说要是能打一场山东内战就好了,没想到竟然真的在决赛现场上演了。由于之前我俩模拟辩论过多次,对彼此的套路都很熟悉,非常默契的完成了这场辩论。熟悉,有优势也有弊端,用旁观者的话说我俩有些配合有余而对抗不足。而另外一名选手史守鹏则抽到了全场最后一名出场,这个场次会不会对分数有不利影响,我们都为他捏着一把汗。

  当主持人揭晓最后结果的那一刻,听到山东队三名选手全部挺进十强,我们三人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和教练组紧紧拥抱在了一起,所有的付出在这一刻得到了回报,所有的艰辛在这一刻化为开心的泪水(男儿有泪不轻弹,就连郭琳和扈小刚两位教练都流下了激动的眼泪)。这三枚沉甸甸的奖牌不仅仅属于我们三人,它属于整个山东公诉,它承载了山东公诉的精神传承和梦想延续,寄托了无数山东公诉人对优公赛的期望。我们三人何其幸运,能过代表山东一千四百余名公诉人站上全国赛场;我们三人何其荣幸,能够让山东公诉的传奇在我们身上叙写;我们三人何其光荣,能够实现山东公诉优公赛“大满贯”的梦想。

  还没来得及好好告别,彼此就已经踏上新的征程。竞赛已经成为过去,我们又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优公赛只是漫长检察生涯中的一个片段,它留给我们的或许是精彩、或许是遗憾。但我们从中获取的,不仅仅是竞赛结果那么简单,珍贵的友谊、丰厚的知识积淀、坚持不懈的意志精神、团结协作的大局意识……都将成为伴随我们一生的财富。

  “公诉标兵”、“优秀公诉人”只是对竞赛中取得成绩的认可,而一名真正的优秀公诉人需要在实践中经过大量疑难案件的磨砺,经历无数复杂庭审的考验,才能胜任这个称号。?在司法责任制改革和检察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做一名新形势下的优秀公诉人?如何将集训和比赛中所学所思运用到检察工作中?如何将集训和比赛中积累的知识经验更好地传承?这都是我们下一步应当努力的方向。

  今天所有的收获与转变,都建立在单位和同事为我搭建的平台之上。感恩省市区三级领导的关心和鼓励,正是因为你们将宝贵的比赛和学习机会给了我,才使我有展现和提高自己的机会;感恩同事们的付出和努力,是你们为我分担了繁重的案件压力,铺平了前行的道路,才使我能够跻身全国公诉标兵之列。感恩家人的理解与担当,是你们为我提供最坚实的后盾,让我能够坚定信念前行。

  比赛已经成为过去,我又回到青岛,开始安累于案牍、开始继续平凡美好的生活。那些激动的泪水、那些共同拼搏的时光、那些为了梦想付出的坚持,并没有随着比赛远去,它们都融化成日常工作的涓涓细流侵润着我,更加激励我为公诉人的荣誉不断奋进。未来,我将携法律之精髓,担职业之使命,让荏苒岁月在我身上镌刻出一个骄傲的名字——国家公诉人。

  作者简介:杨晓颖,2017年全国优秀公诉人业务竞赛前十强,新科全国公诉标兵。在离开大学讲台走上公诉席的十年里,她坚守初心,砥砺前行,凭借扎实的功底、广博的知识、自信的表现、有力的控诉,让胸前的检徽在法庭上不断溢放光彩,最终被山东省检察院推选登上了全国检察机关最高规格竞技场,通过中央电视台的转播在全国观众面前精彩绽放,晋级全国十强。 
  编辑:张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