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学”与“廉政学”既有联系也有区别,集中体现在“廉政学”聚焦“廉政”,即廉洁政治、廉洁从政,而“廉洁学”除此之外,还关注廉洁经济、廉洁文化、廉洁社会等范畴,比“廉政学”的研究范围更加全面,也更加符合反腐倡廉规律。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这一新的时代课题。关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该具有什么特点,他认为要把握住以下三个主要方面:第一,体现继承性、民族性;第二,体现原创性、时代性;第三,体现系统性、专业性。廉洁学符合以上三个方面,具有成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重要组成部分的良好资质。
廉洁学能够体现继承性、民族性。这源于我国廉洁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周礼》提出考察官吏的“六廉”标准——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把廉作为各种素质能力的基础,与今天以廉压轴的“德能勤绩廉”干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异曲同工。
廉洁学能够体现原创性、时代性。虽然世界上存在《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等国际法,但反腐倡廉的全球话语体系远没有形成。廉洁学具有新意,有助于增强我国在反腐倡廉领域的国际话语权。
廉洁学能够体现系统性、专业性。反腐倡廉涉及方方面面,是个综合性的跨学科课题,廉洁学的系统性能够得到保障。此外,反腐倡廉是硬任务,也是个技术活,廉洁学有专门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专业性也能够得到保障。
廉洁学具有现实迫切性。廉洁学能够为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现实中,反腐杂音、噪音不时出现,混淆视听,与反腐倡廉理论欠发达有关,佐证了发展壮大廉洁学的迫切性。
廉洁学有强大的民意基础。廉洁学聚焦的是预防和惩治腐败,回应的是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反腐倡廉问题,植根的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心理诉求,体现了“为人民做学问”的导向,具有其他很多学问、学科所不可比拟的群众基础、社会基础。
廉洁学有独特的实践素材。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这一点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反映得尤为突出。
廉洁学的学科构建要突出独立性。鉴于廉洁学的基础性、重要性,建议参考借鉴201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增设“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的做法,将廉洁学增补为独立的一级学科,不依附、不从属于哲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管理学等一级学科,从而更好地积聚廉洁学研究队伍,促进廉洁学理论研究。
廉洁学的学术构建要突出专业性。没有专业性,就谈不上学术。廉洁学不是哲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管理学等的拼凑,不是反腐倡廉政策法规与实践的简单罗列与梳理。发展作为新生事物的廉洁学,非常关键的一环是做深做透廉洁学基础理论,揭示廉洁学的独特性,把构建廉洁学的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可行性论证清楚、说明充分,把廉洁学的理论框架搭建起来,从而夯实廉洁学可持续发展的学术基础。
廉洁学的话语构建要突出国际性。习总书记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小,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在这方面,廉洁学有素材,有契机,可作为突破口。
就素材而言,十八大以来,我国着力推动构建以追逃追赃为核心的国际反腐新秩序,习近平主席多次出国访问皆谈及反腐合作,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通过《北京反腐败宣言》,我国显著加大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力度,占领了道义制高点,成效明显,广受国际社会好评。就契机而言,腐败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反腐败是全球治理的热点和难点,反腐败研究与教育方兴未艾,如联合国毒品与犯罪问题办公室等多方2010年发起成立了全球第一所反腐败国际学院,我国2014年已加入该学院;2015年召开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第六届缔约国会议通过九项决议,包括推进反腐学术倡议。
可以说,立足国内、放眼全球来发展廉洁学,面临千载难逢的国内国际环境,廉洁学应该有所作为,相信也能够有所作为。
(作者为湖南省廉洁学与巡视制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